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40家,众多省市都把机器人作为未来的战略产业。外界都有一种感觉:机器人产业是不是过热了?
要问当下哪个产业最火,机器人无疑是其中之一。伴随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短短几年时间,机器人产业已成蔚然之势,全国已建成或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40个,还有大量机器人产业园在筹备中。
但火热背后,也出现了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现象。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更是警惕地说,机器人产业已经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苗头,要避免走搞组装、重规模的老路。
对于时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究竟该如何看待?在机器人井喷的时代,政府部门究竟该如何作为?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观察记者专访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席曲道奎,他同时也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巨头——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掌门人。

“市场热”不可怕,怕的是政府跟着一起“热”
“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说法,最早其实是曲道奎在三四年前的一次论坛上提出的。在中国,无论是汽车还是信息技术等行业,都被认为是高端产业,但是国内企业介入后,最后几乎处于高端产业里最低端的那头。
曲道奎说,“每个产业都有产业链,我们戴的帽子是高端产业,但帽子摘掉后,做的事都是很低端的。”当时曲道奎就提到,机器人对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起步又处于黄金阶段,但是一定要预防将来机器人重蹈汽车、IT等领域的覆辙,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现象,但是现在三四年过去后,这个现象愈演愈烈,以至于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关心起来。
客观来讲,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国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中国仅仅十年左右时间,但现在不少领域与国外相比已处于前端。那么,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问题在哪?
“产业不均衡现象非常严重。”曲道奎打比方说,就像中国的财富一样,中国人均财富可能在世界处于180位以后。但中国缺富人吗?不缺。机器人也面临这样的尴尬,这几年机器人如同雨后春笋,爆发式增长,机器人公司可能已经超过千家。虽然总量大,但企业良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