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根据《规划》目标任务,到2020年,我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部分重点领域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打造一批“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进程
据悉,相关部门制定《规划》,旨在落实国务院有关《中国制造2025》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发挥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对装备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将围绕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改进标准制修订流程,提高标准制修订效率,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及时更新标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加快装备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国际竞争力提升。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加快完善集成电路标准体系,推进高密度封装、三维微组装、处理器、高端存储器等领域集成电路重大创新技术标准制修订,开展集成电路设计平台、IP核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完善新型显示、传感器件、片式元器件等标准体系。
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方面,依托主机企业和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关键功能部件标准研制,重点制修订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军工行业配套的智能机床、智能生产线、智能柔性线、智能制造单元等智能高档数控机床标准,以及中高档数控系统、滚动功能部件、主轴部件等关键中高档功能部件标准及数控机床切削用硬质合金材料、线切割材料标准。
在航空航天装备方面,全面推动航空装备领域标准研究与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