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为上半年的超预期安装鼓掌,也为下半年的不确定感到一丝担忧。”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文磊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当前光伏业界的普遍心态。
在“630”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3倍至20GW以上。业内人士判断,全年呈现先紧后松态势,下半年要警惕陷入新一轮供需失衡,兼并重组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当前弃风弃光情况,“十三五”光伏规划目标或调减,且将更强调竞争性配置,在今年国家层面公布8个示范基地的同时,多省也自主启动“领跑者”计划。
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三倍
去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但如果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发电,将执行新的电价标准。这意味着,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的光伏电站度电补贴将分别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
至此,6月30日成为至关重要的时间点,企业纷纷抢装。在7月21日召开的“2016年上半年产业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说,2015年全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超过15.1GW,累计装机达到43GW;而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超过20GW,相当于去年同期(新增7.73GW)近3倍。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多家光伏上下游企业了解到,受去年和今年国内应用市场需求旺盛影响,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满产,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价格快速飙升。2016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9.5万吨,同比增长28.4%,进口量为6万吨,主要企业的毛利率在20%以上。
其他制造环节也有着相类似的情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7GW,相对于去年上半年19.6GW的产量,同比增长37.8%。其中,已上报的42家组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8.6%,比去年上半年提高9个百分点。大多数光伏组件企业盈利,前十家企业盈利水平多在15%左右;从3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