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成为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主攻方向。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当前,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双重挑战下,“十三五”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
5月1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2016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京召开。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议上指出,制造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智能化更是其突出鲜明的特征,我国已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据悉,工信部目前正在加紧编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中国未来五年智能制造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有序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制造业已到换挡期
过去30多年,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然而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却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重新反思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作用,各国竞相发展、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如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以及法国的《新工业法国计划》、英国的《英国制造2025》等。
在这一趋势下,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对简单劳动的替代,将对我国制造业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形成重大冲击,我国制造业亟须在“双重挤压”下寻找出路。
苗圩指出,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态势;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
“从中国来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移,制造业发展站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做到换挡不迷失,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苗圩分析道。
对于智能制造,德国的“工业4.0”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