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经信局日前公开了《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5- 2020年)》,提出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2016年提升2个百分点。调研中官方也发现,东莞机器人产业70%的企业产值在5000万元以下,接下来将引进和培育3-5家10亿元以上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并在税收政策上大力予以优惠,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诊断: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仅两家
根据东莞官方统计,2014年先进制造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6%,占去半壁江山。
规划中的3C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将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无人艇、无人车,和工业用途的打磨机器人、抛光机器人同样列为重点产品。
然而经过经信等部门对东莞机器人产业的摸底调查,也发现行业还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缺乏舞龙头的企业——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从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出现龙头企业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根据前期调研数据显示,东莞市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中产值5亿元以上的仅有2家,占全部企业总数比例不到1%。70%的企业产值在5000万元以下。从细分领域来看,东莞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商2013年的平均产值为4000万元,而沈阳新松机器人2012-2013年产值均已超过10亿元,规模相对较小的安徽艾夫特2011年产值也已经达到2亿元。
机器人本体依赖进口——业内人士也能够体验到:“目前国内包括东莞市的智能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都严重依赖进口。”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东莞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应用的机器人本体仍基本依靠引进德国、瑞士、日本等地区的库卡、ABB、川崎等国际知名品牌,外围设备如高端焊机、水刀等设备基本以进口产品为主。在数控机床领域,高性能关键部件如数控系统多从德国、日本进口或从市外企业购买,缺乏本地数控系统生产企业。
研发和人才的比重不足——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不到1%;研发技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员工和高级职称的员工占员工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