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容量99万千瓦,这超过了2013年全年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分析认为,在政策“暖风”之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或将迎来发展“春天”。
我国西部地区光照条件好,未利用土地辽阔,适宜发展集中式大型光伏电站,但其度电补贴需求高,且当地用电需求小,就地消纳困难。而在用电需求较大的东中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电力易于就地消纳,度电补贴需求低,与光伏电站相比,用同样的补贴资金能够支持更多的光伏发电项目。
2013年,我国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优先支持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商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在学校、医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建筑等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潜力很大。据国家能源局测算,全国建筑物可安装光伏发电约3亿千瓦,仅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就可安装8000万千瓦。国家对于分布式光伏也进行了政策倾斜。今年初,国家能源局提出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备案总规模1400万千瓦,其中给予分布式光伏的备案规模就达到800万千瓦。
从数据来看,尽管上半年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大幅增长,但99万千瓦的规模与期望仍有落差。一位权威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考虑到采取备案规模管理、并网流程等因素,下半年的新增并网容量将远高于上半年。
但与此同时,通往分布式光伏发电“春天”的道路并不平坦。专家分析,分布式光伏发电还面临屋顶落实难、贷款融资难、并网接入难、电费回收难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其中,屋顶资源是摆在分布式光伏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关口”。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交流会上,浙江省能源局局长吴胜丰说,浙江省企业的现有屋顶,绝大部分没有考虑到光伏发电的要求,承重、防漏、安保都存在问题。同时,10万平方米屋顶的大型企业,通过出让屋顶获得的电价节省一年不超过70万元。如果不考虑社会责任和政府推动,衡量得失,许多企业不愿意提供屋顶。由于缺乏强制性,光伏发电项目落实屋顶困难重重。
在待解的难题面前,“嘉兴模式&